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2023年6月份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各大支付货币中,美元再次拔得头筹,占据的市场份额42.02%,与5月份42.6%相比,略有下滑。

欧元再度位居全球第二名,但6月份占据的市场份额降至31.25%,创新低;第三名是英镑,SWIFT给出的6月份市场份额扩张至6.88%;日元占比升至3.36%,继续在全球排第四名。
我国人民币占据的市场份额为2.77%,与5月份的2.54%相比,扩大了0.23个百分点,仍排全球第五名;第六名是加元,占比2.24%;我国香港地区的港元占比1.56%,全球第七名。
之后是澳元、泰铢、瑞士法郎、新加坡元、挪威克朗、瑞典克朗、波兰兹罗提、马来西亚林吉特。其中,新加坡元的排名由5月份的全球第9名,降至6月份的第11名。
离岸人民币市场格局,再度改变
2023年6月份,使用离岸人民币最活跃区域依然是我国香港,占比高达73.54%;第二名是英国,占比5.24%;新加坡仍排第三名,占据了离岸人民币使用总量的3.57%,略低于5月份。

第四名不再是俄罗斯,变成了美国,6月份占据了离岸人民币使用总量的2.77%;俄罗斯占比降至2.43%,下滑至第五名;之后是我国台湾、法国、韩国、中国澳门、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卢森堡、比利时……
6月份,加拿大使用的人民币“占据了离岸人民币使用总量的0.42%”,取代荷兰,成为离岸人民币第15大使用者。上述15强占比98.1%,提示我们:人民币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使用数量较低。
有一些疑问,需要重点说明
提到离岸人民币或者是人民币跨境使用情况,很多网友会想到我国开发和运行的CIPS系统。截止到今年6月份的参与机构总数已扩大至1452家。其中,直接参与者数量为89家,占比突破6%。

6月份,CIPS系统的间接参与机构数量为1363家,占比跌破94%。与直接参与机构不同,间接参与者“无法获得专线”,当前主要是利用SWIFT系统提供的报文和我国CIPS系统对接。
南生查询到,CIPS公布的89家直接参与机构“要么是中资机构、中资机构海外分行,要么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的银行”,没有俄罗斯的金融机构。
俄罗斯龙报曾报道称,在大多数金融机构被剔除SWIFT系统后,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用户转向“仅存的数家俄罗斯银行”继续使用SWIFT提供的服务。
有一些俄罗斯用户在境外开设账户,或者是在“俄罗斯境内的外资银行”开设账户继续使用SWIFT提供的服务;今年1月份,SWIFT发布公告,表示要给2022年的俄罗斯用户进行流量优惠。

想要获得折扣服务的俄罗斯用户,可于2023年2月10日起在官网上提交申请。这给外界传递了SWIFT并没有“完全放弃”俄罗斯境内用户的意愿,给未来的再次拓宽合作埋下了伏笔。
换言之,俄罗斯跨境交易信息与SWIFT没有完全隔绝,叠加俄罗斯官方也经常发布外汇、证券交易中的人民币、美元、欧元使用数据,侧面保障了SWIFT能继续公布相对完善的数据制度。
除了贸易外,国际支付还包括跨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若剔除这些“资本和金融”项目,单独观察跨境贸易,那我国人民币占据的市场份额将扩大至4.2%,位居全球第三名。

第一名美元,占比84.54%;欧元占比5.95%,排第二名;第四名是日元,占比1.46%;第五名是沙特里亚尔,占比0.61%;之后是泰国泰铢、阿联酋迪拉姆、印尼盾、越南盾、英镑……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