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亚马逊新手卖家一开始就想着“找爆款”“一夜暴富”,结果仓库堆满库存、广告烧光预算、账户差点被封。
为什么?—— 90%卖家倒在了选品这一步。
今天我们总结 10个常见的选品失败案例,每个都是真实发生在卖家身上的坑,希望你在2025年入局亚马逊时,能避开这些“地雷”。
案例1:跟风爆款,结果入红海
错误做法:
看到某款产品(比如按摩枪、筋膜枪)销量火爆,立刻跟进,结果竞争对手上千家,广告费拉满,自己完全没有机会。
经验教训:
案例2:忽视专利,侵权封店
错误做法:
卖家发现一款“设计独特”的小家电,没查专利就直接上架,结果平台直接下架+店铺警告。
经验教训:
案例3:产品太大太重,物流吃掉利润
错误做法:
一位卖家选了一款健身器材,售价看似高,但运费、仓储费比利润还高,最后亏本。
经验教训:
案例4:低客单价产品,广告烧穿利润
错误做法:
选了一款售价 $5 的小饰品,广告点击一次就要 $0.6,转化率低,利润完全被广告吃掉。
经验教训:
案例5:忽视认证要求,货到海关被扣
错误做法:
卖家上了一款儿童玩具,没做 CE/FCC/ASTM 认证,结果被平台下架,还罚款。
经验教训:
案例6:忽略文化差异,无人问津
错误做法:
一卖家把中国热销的“足浴桶”直接搬到美国站,结果几乎没人买。
经验教训:
案例7:盲目追求高利润,结果销量为零
错误做法:
选了一款利润率高达 60% 的家居用品,但搜索量极低,几乎没有流量。
经验教训:
案例8:供应链不稳定,断货掉排名
错误做法:
卖家找了小工厂供货,结果出货延期 30 天, 因断货排名掉光。
经验教训:
案例9:图片和详情页差,转化率极低
错误做法:
随便拍几张产品图就上传,结果点击率低,转化率低,广告花了也没用。
经验教训:
案例10:忽视复购属性,长期增长乏力
错误做法:
卖家选了“露营帐篷”,虽然短期卖得不错,但复购率几乎为零,很难做大。
经验教训:
总结:选品避坑思维导图
一句话记住:
不要盲目跟风 → 不要忽视合规 → 不要低估物流 → 不要忽视买家需求。
新手选品公式:
轻小件 + 刚需类 + 非侵权 + 有搜索量 + 中客单价 + 可复购
符合这个模型,才能真正避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