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跨场景、跨领域、跨层级的协同需求持续涌现,逐步推动智能体技术向多模态交互、分布式协作方向迭代升级。多智能体协同系统通过动态任务分解、合理任务分配等能力,可有效降低复杂任务的执行难度,提升任务执行效率,进一步提高智能体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当前多智能体协同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协作能力、互联能力、系统鲁棒性等方面仍存在挑战,亟需通过制定标准和开展评估进行引导。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高度关注多智能体协同技术发展态势,结合前期智能体工作基础,联合火山引擎、南航数智、兴云数科、百度、中移杭研、思必驰、中国联通等多家企业共同编制并发布《多智能体协同技术要求》技术规范。此外,中国信通院牵头的行业标准《人工智能 关键基础技术 多智能体协同技术要求》已在MIIT TC1 WG4工作组成功立项,并持续征集参编单位,欢迎各方单位关注。
为进一步推动多智能体协同技术的应用落地,中国信通院已正式启动多智能体协同评估工作,目前首批评估正在进行中。
评估范围
评估依据《多智能体协同技术要求》技术规范,立足多智能体协同特点,结合智能体的能力特性,从技术到应用展开全面评估,覆盖多智能体开发要求、多智能体协作要求和多智能体服务要求3大能力域,共计20余个能力项,包含基础能力要求100余项,高阶能力要求70余项。
多智能体开发要求
关注多智能体的开发和管理能力,包括多模型管理、工作流编排、工具集成、群组管理、信息共享等能力项。
多智能体协作要求
聚集多智能体的通信能力、协作能力、优化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包括任务拆解、任务分配、任务执行、任务交接、协作模式等能力项。
多智能体服务要求
评估多智能体协同系统的整体服务能力,包括效果评估、运维管理、集成部署、能力扩展、安全机制等能力项。
中国信通院可信AI多智能体协同首批评估成果计划于2025年12月发布,欢迎各方单位参与!
联系人
陶老师,
周老师,
张老师,
【智能体评估通过企业清单】
(清单按企业名称及评测项目综合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