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宽带宽、低功耗、高传导速度和出色的互连性,光调制突触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候选人之一,可为克服冯诺伊曼瓶颈以及构建神经形态计算铺平道路。在此,通过简单的两步旋涂过程制备了基于ZnO/P3HT异质结的光电突触忆阻器。器件可以模拟典型的神经形态行为,例如兴奋性后突触电流(EPSC)、双脉冲易化(PPF)、短期可塑性(STP)向长期可塑性(LTP)的转变以及通过调节施加的光脉冲的“学习经验”行为。除了光电突触行为外,器件还结合了光逻辑功能(“与”和“或”操作)和类似于人类视觉识别记忆系统中的光学信息检测和存储功能。

器件制备:
1.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薄膜:清洗ITO玻璃基片,UV-ozone处理20分钟,将预备溶液(锌醋酸(1.1 g)、2-甲醚乙醇(10 mL)和MEA(0.32 mL)混合在60°C搅拌2小时制备)旋涂(1000 rpm 30秒)到ITO/玻璃基片上,再200°C烘烤30分钟。
2.手套箱中旋涂制备P3HT薄膜:将P3HT预备溶液(P3HT(10 mg)溶解在氯苯(1 mL)中)旋涂(1000 rpm 40秒)在ZnO/ITO基片上,再50°C烘烤2小时。
3.顶电极生长:热蒸发连续沉积Cr(10 nm)和Au(50 nm)获得ITO/ZnO/P3HT/Au突触器件。

Fig.2b-520 nm


图4c展示了”AND”逻辑,在该逻辑中,同时应用445和520nm光脉冲(0.8mW cm-2)到器件上,ΔPSC值可以超过阈值。当光强度增加到1.14 mW cm-2时,445和520 nm光脉冲中的一个或两个都可以引起ΔPSC值大于阈值,这意味着实现了”OR”逻辑。

如图5所示,由9个器件组成3×3阵列,通过光波长和强度编码以证明图像的识别和记忆能力。每个突触器件都被特定的像素波长或强度的10个光脉冲(脉冲宽度为0.1秒,频率为5或1 Hz)刺激。实验测量ΔPSC的衰减,绘制图像以获得输出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