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实施基本步骤及典型案例

自主学习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加上其特殊性:自主、主动、独立性等鲜明特点,受到广大教师欢迎。因此自主学习从一个教学词语形态,逐渐进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对于自主学习,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统一、严谨的定义和步骤。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了能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学生选择和运用一定的自主学习策略,在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做出一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性学习。

从一定层面上讲,只要具备了自主学习相关特征的教学,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只能表述自主学习实施基本步骤,不能给出准确基本步骤加以限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自主学习实施基本步骤有哪些:

一、确定发现问题的教学情境阶段

教师需要设置一定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确定知识内容和思维能力发展方向。明确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共同关注问题所在,并能取得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在这个环节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自由、独立的表达个人思想和感情。

二、确定提出问题的环节

在此环节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个人意见,提出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鼓励、启发、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得到发展。

四、解决问题阶段

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后,需做出一定学习规划和决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规划和决策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并鼓励学生的学习规划和决策相关学习行为。

五、总结反思、自我反馈阶段

教师需引导学生根据他个人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得到的结果进行及时汇报,并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及时调整、完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为日后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打下基础。

根据这五个阶段布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读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开展预习活动;

2、设置与生活相关、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避免空谈;

3、尽量提供各种有利学生学习的教学条件和活动;

4、鼓励学生确定自己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等;

5、教师善于引导,使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学习、互帮互助、相互学习;

6、在自我评价、自我反馈中形成学习结果,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在我们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定自主学习特征。如常见的“回顾式”教学。这是一种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加以习题训练,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引出新知的教学结构。一般分成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课堂引入:对旧知识进行回顾,以一定量习题为新课做铺垫;

二、授课过程:以旧引新,学生自主尝试,结合教学例题,进行讨论、解决课堂练习,教师进行讲解;

三、当堂训练;

四、课堂小结。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