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世界计量日
2024年5月20日是第25个“世界计量日”。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计量筑基新质生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碳计量扮演着重要的监测和保障角色。通过科学有效的碳计量手段,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低碳发展的路径,构建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总局联合另外8个部委下发《关于印发建立建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

203所结合多年积累的计量测试技术助力科学有效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碳计量标准装置,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应用先进传感设备,构筑边缘通信网络,构建覆盖全面、准确、实时可视的碳排放监测数字平台,构建排放源、碳汇、数据反演等模型。并进行在线监测系统、碳计量终端产品研制,通过连续监测气体浓度和流速得到确切的排放量,实现了环境适应性好、响应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的碳排放监测,全面助力实现数字化时代的“双碳”战略目标。

碳核算
实现“双碳”目标的高质量数据支撑
碳核算是测量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及其当量气体的方法。203所积极从事在线连续监测系统(CEMS)中搭载碳排放监测研究,通过连续测量浓度和流速得到排放量。面向CEMS的量传需求,203所重点开展CEMS的校准技术研究,逐步形成CEMS的量传能力,提升CEMS和核算法的数据可比性、一致性。

环境中碳循环流程
碳监测
推动“碳计量”信息化转型
碳监测是指通过综合观测、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获取碳源汇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信息。特别是针对自然界的碳排放难以实时高精度监测的问题,203所积极开展通过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研制碳通量监测设备。用于监测自然环境的碳排和碳汇数值,为精准碳监测提供量化的测量器具支撑。

碳通量测量系统
碳源循迹
落实“双碳”行动的坚实一步
碳源循迹是辨识人类活动全生命周期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过程。203所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碳足迹特征,开展基于碳足迹的全域连续监测技术研究,完善区域活动的碳足迹透明化追溯,并借助边缘计算能力,研究不同类型被控对象碳足迹规律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量化数据集,建立基于小样本预警模型的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综合预警评价方法及适合全域双碳体系的智慧预警模型,实现对各类减排措施和碳中和活动的择优与改进,做到精准减碳。

碳足迹预警系统
实现双碳目标,是人类重塑美好地球家园的重要行动,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任重而道远。203所将继续利用航天计量测试技术助力碳排放监测体系、碳计量量传体系建立,为城市节能降碳决策和监管、能源发展和改革、能源计量监管等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碳排放监测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